最近的 AI IDE 工具實在太卷了,OpenAI 收購Windsurf破局後,Google立馬出手收購技術及開發團隊,彷彿 HTC 手機團隊收購重現。 而Windsurf 也馬上被開發Devin的 Cognition 併購,接著Anthropic就解禁,Windsurf 就能使用Claude Sonnet 4了。
我在2003年就在Visual Studio 2022使用 AWS CodeWhisper 免費版,後來它變成Amazon Q Developer還免費時也用了一陣子,接著就改用 Codeium,再下來它變成 Windsurf 時仍繼續使用 plugin,還訂了幾個月,直到沒有Claude 4才改訂Cursor。說這麼多,表示我對AWS的開發工具有信心,雖然可能會多了我用不到的雲端布署工具,幸好目前Kiro還沒有。
Kiro與其他AI IDE不同之處,就在於它是規格驅動開發(Spec-Driven Development),當我個下達指令時,它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Specification,再依照 Requirement -> Design -> Task 的步驟做出文件,最後依照Task Plan逐步實作。
優點說完,現在說缺點。首先,Kiro似乎欠缺全域性的設定,我找不到能夠設定它用中文回答的地方,所以變成在每次對話都要先說一次。第二個缺點就是因為目前是 Preview ,太多人在用,大概是第3天開始就塞爆,現在都很慢,動作慢的只能加入waitlist,不像之前隨時都可以加入。
目前估評之後,我覺得最順手的AI IDE 是 Augment Code 和 Cursor ,和其他大大一樣,能力是 Claude Code > Augment Code > Cursor。但是IDE來說,我比較喜歡Cursor,比原生的VS Code好一丁點兒。
希望 AI IDE 的春秋戰國時期能夠早日結束,我才能向公司申請呀....
留言